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地市教育局(教委)、各有关学校: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遵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的通知》(教监管厅函[2022]13号)要求;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主办的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文物科技知识与应用专项赛(以下简称:专项赛)正式启动。
2023年11月22日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通知的文件(文件已征求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的意见)。
文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运用先进技术加强文物保护和研究。科技创新是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到2025年,面向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远景目标,依托研究型文博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和地区性文物科研机构;文物科研力量显著提升,形成科研方向稳定、结构合理的科研人才梯队。
为此,特举办本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文物科技知识与应用专项赛。望得到贵方支持与配合,加强宣传和组织工作,广泛动员引导青少年踊跃参与。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晨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北京文物保护基金会
全国媒体支持单位:
人民日报、新华社
二参赛对象
全国小学、初中、高中 (包含中专、职高等) 的在读学生均可报名。
三报名方式
登录官网(www.nychkc.com)
或公众号(nychkc)
登录并注册(每个手机号或身份证号只可注册一个学生,禁止多账号),点击大赛报名,进入文物科技知识与应用专项赛报名,按要求填写报名信息。
四报名时间
(一)、高三组
1、省级初赛(线上):
2023年12月8日至2024年2月10日
2、全国决赛(线上):
2024年2月18日至2024年2月28日
(二)、小学组、初中、高一、高二组
1、省级初赛(线上):
2023年12月8日至2024年6月10日
2、评审及晋级公示:
2024年6月11日至6月15日
3、全国决赛(线上):
2024年6月20日至2024年6月30日
4、全国总决赛(线下):
以大赛组委会官方公众号通知为准
五专项赛奖项
1、分别设小学低龄组(1-3年级)、小学高龄组(4-6年级)、初中和高中(中专高职)四个组别,对省赛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和全国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获得者颁发证书。
2、大赛设优秀指导教师奖,并颁发获奖证书(按要求完成推荐、辅导、参加比赛的学生不少于20人)。其中获得最高奖项为全国一等奖的,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全国一等奖;获得最高奖项为全国二等奖的,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全国二等奖;获得最高奖项为全国三等奖的,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全国三等奖)。
3、对组织工作出色成绩突出单位,授予优秀组织机构奖(按要求完成比赛的学生不少于100人)。
4、优秀校长奖(组织并指导本校学生参赛人数不低于200人)。
六赛项安排及评分标准
1、本届文物科技知识与应用专项赛分为三个赛项:
(1)文物中的科技原理。设立理由与意义: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总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多次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固本铸魂的基础工程。设立"文物中的科技原理"方向,可以通过比赛,让青少年在接触文物中蕴含的古人科技智慧,例如:文物中的力学结构与物理学原理;漆器用漆及瓷器釉面的化学成分与化学反应;文物出土地点的地质、地貌等地理特征;文物保存环境中各种微生物产生的不同影响;古建筑设计在平面上利用数学公式计算建筑形体大小及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等,同时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释文物科技现象及原理。
(2)文物科学普及。设立理由与意义: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它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科普方式,形成规模宏大、富有生机、社会化的大科普。文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们记录了人类的历史文化及艺术科技成就,例如: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的造型特点、工艺水平;举世闻名的榫卯结构和技术等。青少年通过文物科普知识的学习与比赛,在相关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建立文物保护道德与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文物保护思想品德,探讨古代书画中的美术精髓,研究古乐谱、古乐器中的韵律知识,研究周代《大武》、汉代《灵星舞》、唐代《胡旋舞》等古代舞蹈的相关知识,探索古代体育运动如:蹴鞠、击鞠、捶丸等运动的器具使用方法等。将文物科普研究的方方面面,深入浅出地用文学的语言(中文或英文皆可)或口头表达的形式(中文或英文皆可)表述出来,让青少年更好地研究历史,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及自信心,提高文物保护的自觉性及主动性。
(3)文物保护与文物展呈技术。设立理由与意义:文物保护与文物展呈技术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小学习和研究相关技术势在必行。通过开展“文物科技保护与展呈技术”赛项相关知识的竞赛,激发中小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感受到劳动技术(文物出土、整理、修复等)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拓展历史文物保护与文物展呈技术创新思路,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2、比赛形式:
(1)初赛(省赛)内容:文化遗产及文物科普知识线上答题+实践作品(原理、科普、保护与展呈)资料学习体会文章(书面表达方式)或学习体会讲解表述视频。资料可通过文化遗产文物科技专项赛官方公众号免费下载。
实践作品上传评审方式:
① 打开手机应用商店,搜索抖音,下载抖音专业版(暨原版,原版可上传5分钟时长视频)
② 点击注册登录,可用手机号/其他应用账号注册或登录。
③ 点击底部菜单栏加号-点击相册-选择需要上传的作品-点击下一步(需注意:视频如果有原声,需将软件默认添加的配乐关闭,再点击下一步继续上传作品)
④ 在文字介绍中填写: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参赛作品+文物科技知识与应用专项赛及主题名称并@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官方抖音号+#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话题。
⑤ 点击高级设置,将高清发布和允许下载打开后,继续点击发布,完成抖音作品上传。
⑥ 作品上传完成后,点击已上传的作品-点击右下角三个小点显示更多-点击复制链接。
⑦ 将复制的链接,粘贴到大赛官网/小程序,上传实践作品位置,并将决赛作品同时上传,完成比赛。
详细作品上传指南,请关注公众号 nychkc
(2)决赛(国赛)内容:文物科技知识与应用研究性学习报告文章(书面表达方式)或结合研究性学习报告,进行讲解表述,以视频形式线上提交。
3、评分标准:
七赛事安排
1、省级初赛
知识问答(线上):文化遗产及文物科普知识答题(占省赛成绩的70%),并上传分赛项资料学习体会文章或学习体会讲述视频(占省赛成绩的30%)。
主题(原理、科普、保护与展呈)资料学习体会要求:
(1)根据所参加赛项,须以文章或口头表述视频的形式显现;
(2)文章要有较强的逻辑性,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思路清晰,文字简练,舍弃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3)文章总字数一般控制在1500字以内;
(4)视频要求真人出镜,画面和声音清晰;
(5)视频时长需控制在3分钟以内;
(6)视频文件大小不得超过60MB。
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优秀奖的参赛选手颁发专项赛省赛证书;省级一、二等奖获奖选手成功晋级全国决赛。
2、全国决赛
·在大赛官网上传文物科技知识与应用研究性学习报告文章或研究性学习报告语言表述视频(占国赛成绩的100%)。
·研究性学习报告要求:
(1)学习报告以文章的形式显现;
(2)学习报告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要以明确的问题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思路清晰,文字简练,舍弃与问题解决无关的过程性内容;
(3)学习报告总字数一般控制在2500字以内;
·研究性学习报告语言表述视频要求:
(1)视频时长需控制在3分钟以内;
(2)视频文件大小不得超过60MB;
(3)视频画面和声音清晰;
·获得全国一、二、三等奖的参赛选手颁发专项赛国赛证书。
八专项赛流程
1、赛前准备
选手须自备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并有良好的网络环境;
2、正式竞赛-初赛(省赛)
(1)登录竞赛平台www.nychkc.com,注册参赛账号,牢记帐号和密码;
(2)完善资料(务必核对好学生的姓名、电话、身份证号、证书邮寄地址等信息)点击“报名”,报名成功后点击“我的竞赛”进行线上考试;
(3)线上选手调整状态,进入比赛,开始答题,每人只有一次答题机会;
(4)确定做完点击“完成”按钮提交考卷。
(5)答题完毕后,进入分赛项资料学习体会文章或学习体会语言表述视频上传界面,及时上传作品。
3.正式竞赛-决赛(国赛)
研究性学习报告文章或研究性学习报告口头表述视频上传:
(1)选手在官方公众号(nychkc)下载统一格式报告纸,报告需本人亲自手写。报告上传时请登陆官网【文物科技知识与应用专项赛】入口,按要求上传参赛报告作品(拍照上传清晰作品文件);
(2) 研究性学习报告语言表述视频上传时请登陆官网【文物科技知识与应用专项赛】入口,按要求上传视频作品。
(3)所有作品必须官网在线提交,图片格式为JPEG,视频格式为MP4,参赛者保存好纸质作品原件。作品获奖后,需将原件邮寄至指定地址,凡不按要求送交者,视为自动放弃获奖资格;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16号神州数码大厦10层1002室 李老师收,18510783999
九本规则由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组织委员会负责制订并拥有最终解释权。
十具体流程请查阅大赛官方公众号的《文物科技知识与应用专项赛参赛指南》。
十一咨询及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18510783999 李老师
13801000111 孙老师
官方网站:www.nychkc.com
微信公众号:文化遗产文物科技专项赛
电子邮箱:wwkj@nychkc.com
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组委会
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