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微信群

ewm

第二届“语文报杯•时代新人说”全国中学生征文大赛获奖作品

阅读次数:

【佳作】邵俊阳:最慢与最快

 

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  邵俊阳


一张案板,一块面团,一个五元的坚守,一个平凡的奋斗。

——题记

    天还没亮,赵承载就起床干活了。醒了一夜的面团柔柔软软,在他手中被肆意扭转。搓,打,压,揉,蘸一点水,慢慢地拉开的面团,很快便在手中变出了一根根白色的丝线,随着手腕的晃动而飞舞着。不带任何停歇的,面条飞入了开水锅中——

    “您的拉面好了,请慢用。”

    老赵已经在这里干了十多年了。自从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哥哥以后,就在这里以卖拉面为生。他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过了多少年,可能是十七年?或是十八年?或许,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但这一定是一段艰苦的岁月,足以让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饱经风霜的中年“老者”。不过,有一样东西没有变,那就是价格——从一开始到现在,一直是五元,从未改变。

    时光飞逝,社会变迁,物价在飞速上涨,价格却不变,这似乎显得有些不合常理。有人曾问过老赵为什么要这样做,老赵回答道:“来吃面的都是周边老乡,平时干活出大力的,挣钱辛苦,如果涨价,可能很多人就舍不得吃了。”但也因如此,老赵家成为整个村里发展最慢的一家,当别的家庭盖起了三层洋房时,老赵还在住着平房,“反正就我一个人,也挺好的。”

    可是,原料价格的上涨也在制约着老赵。据他估算,现在每卖出一碗面只能赚到几角钱,如果再涨一些,他就要入不敷出了。

    怎么办?

    就在老赵为自己的生意发愁之时,一位主播经过这里,来到了老赵的面摊前,说要拍摄他制作拉面的过程。

    面对镜头,老赵很是不适,他略显笨拙地摆弄着面团,一边介绍道:“拉面五元一碗,价格实惠,欢迎品尝……”

    本来老赵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谁会在意一个满脸褶子,又黑又矮的拉面师傅呢?他这样想着。

    直到五天后,当他出摊的那一刻,他意识到事情发生了变化。往常宁静的村子里,多出很多陌生人,他们都拿着“长枪短炮”,看见老赵便向他的摊位蜂拥而来。老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有些惊慌失措,想要收摊离开。这时,有个声音传来:“师傅!上次拍的您的视频在网络上火了,您现在是网红了,能配合我们再拍几条视频吗?”

    虽然没怎么接触过网络,但老赵还是听说过一些新名词的。只是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成为“网红”。他只是想做一个平凡人。这群人围上来这么一搞,乡亲们都不敢到自己的摊位上来了,“这可怎么卖面啊!”老赵着急。

    眼下只有把这群人打发走了,想到这,老赵便问道:“你们要我做什么?”

    那个年轻人说:“您就强调自己的面五元一碗,其他的和您平常卖面一样。观众就是冲着您的便宜实惠和真诚来的。”

    虽然心有不解,老赵还是照做了。从此,老赵的声名算是远播全国,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大江南北都知道了“五元拉面”的老赵,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拉面哥”。从全国各地来的自媒体涌到了老赵面前,镜头一台挨着一台。“他们都只是拿我当吸引眼球的工具,根本就不尊重我。”老赵这样想。

    但很快,老赵就和自己和解了。他开始利用这一机遇,宣传自己的拉面。“我不图挣钱,更在意人情。”“拉的不是面,是人生的沉淀”,一时间,各大直播平台都充斥着“拉面哥”的身影,没过几天,他的面前就摆满了直播杆。老赵已经决定了,既然自己有了这个影响力,就要“做点实事”。他与那些前来拍摄的人约定,在拍摄他的视频中加入寻人启事和村中的农副产品广告。不久,前来一睹“拉面哥”真容和来村子里玩的游人越来越多,整个乡村“活”了起来。

    又是一天清晨,老赵从床上起来,掀开面团的盖布。现在再也不用着急摆摊了,也不用为“几角钱”而担忧了,生活仿佛按下了重启键,一切都在变好。

    不急,慢慢来。

(指导教师:盛丽)

﹝本文系“语文报杯·时代新人说”全国中学生征文大赛获奖作品﹞


 


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 下一篇: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