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人榜样|李霂祺:赓续父辈的奋斗精神
万人一杆枪
●李霂祺 (武汉外国语学校)
手机闹铃响起,我睡眼惺忪中握起机身关闭闹钟,却见软件的提醒:“去年的今天,你迁回了武汉。”
在这暖湿的江城已经一年了啊。我暗自想着。怀念酒泉干爽的气候呵,怀念白昼的千里晴空与夜间的繁星万点,还有冬天结上一层厚冰的人工湖与永远笔直飒爽的胡杨。
转念又荡起柔情——也就这一年才真正在朝夕相处中感受了些许缺失的父爱啊。
我是在武汉出生的。或许脑中还有些残存的记忆吧,但都朦胧了;我只知道小时一直是妈妈带我,直到五岁那年随她搬到东风航天城,才首次见到我的爸爸——看见一个和自己长相如此相似的陌生人确是奇异的经历。可即便是和爸爸住一起了,我也极少见到他,只偶尔在半梦半醒间听见门锁轻声叩响,而后便又是无边蔓生的寂静。
直至去年爸爸退伍后,我才在和父母的交谈中拼凑出一幅关于他过往的图景——
二十多年前,交通运输系毕业的一名青年用坚毅的目光审视着前方分岔的道路。一条通往广东,一条引向家眷所在的武汉,还有一条遥指未知的甘肃酒泉。“国防建设”燃起他心中沸腾的热血,为边远地区作建设不正是年少时的激梦?幻想的远方在心中渐次清晰,家与国烧灼起奉献的热望。循着理想之歌的指引,他坚定地乘上前往酒泉的火车。
火车吃力地奔跑了几十小时才抵达甘肃无垠的戈壁滩中。从小在武汉长大的他又何曾见过眼前的荒芜与苍凉?但自然的咆哮又怎能抵过内心的号角?在导师的教导与自我刻苦学习、踏实练习的结合下,实习期箭般飞逝,他正式成为一位光荣的中国航天人,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的通道便是靠他们的护航。他说,航天城对保障运输的路线及速度要求极严,车辆驾驶稍有不稳,精密的仪器便有可能受到损害。刚上岗的那段时间,有时明明很细心,还是难免略有瑕疵,他会深陷懊悔自责,但理想的选择却从未被怀疑。这里没有人谈待遇,满腔青春热血都化为我国航天飞行器的强劲动力与燃料,所有的劳苦又算什么?青春,本就是用来奋斗的!
我出生后,因正值航天任务在身,他未能回来探望。我小时常常暗自抱怨他的缺席;但后来我知道,舍小家而为大家,更多的是一种殊荣与幸福啊!爸爸说,中国的航天事业既需要我们看得到的航天员们冲锋陷阵,也需要后方千千万万中国航天人的默默奉献与共同支撑。
我也记得,东风航天城有一句响亮的标语,叫作“万人一杆枪”。以前未曾有过什么感触,今日忽想:这千千万万航天人,哪一个不曾是怀揣一颗赤子之心的中国新青年呢?面对漫卷的风沙,谁不是像大漠胡杨一般挺立,笑傲艰难险阻的呢?谁又不是携坚定理想,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呢?
鲁迅曾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我想,作为时代新人,我也将像父辈那样,展现出这样激昂的画卷。一代又一代人,必将谱写出更加波澜壮阔的时代篇章!